一、氣穴現象和吸空現象
氣穴現象和吸空現象是造成齒輪泵噪聲過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流動的液體中,因某點處的壓力低于空氣分離壓產生氣泡的現象,稱為氣穴現象,這些空氣分離出來后勢必形成大量的氣泡致使原來連續的油液變成不連續的狀態,同時這些氣泡會隨著油液由齒輪泵的低壓腔進入高壓腔,在壓力油的沖擊下破裂,這一過程是瞬間發生的,會引起局部液壓沖擊,在氣泡凝結的地方,壓力和溫度會急劇升高,引起強烈的振動和噪聲,在氣穴現象產生時,常伴有嘯叫并引起系統壓力的波動,致使設備有時不能正常工作,此時,若吸油管接頭處和軸伸油封處密封不好,進油管道堵塞,油箱內液面位置過低,油液粘度過高,則會造成齒輪油泵吸油口處真空度過高,使空氣滲入,產生吸空現象,當這些滲入的氣泡進入齒輪泵的高壓腔時也會產生氣穴現象,引起振動和噪聲。
目前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1)根據齒輪泵的實際流量選用直徑較大的吸油管,管路布置盡量合理以減少管路局部阻力,齒輪泵吸油管油的流速2—3 m/s.檢查液壓油的粘度,過高則換液壓油并定期清洗管路。
2)檢查吸油管接頭處密封是否,軸伸處油封是否磨損,變形,否則換密封件。
3)采用大容量的吸油過濾器,并盡量安裝在油箱下部,以濾油器的通油能力,定期清洗濾油器。
4)定期檢查油液面,添加液壓油,使油箱內液面位置高于齒輪泵的吸油口。
二、零件磨損過度產生噪聲
齒輪泵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內部零件磨損拉傷,間隙過大,密封圈損壞等,都會造成齒輪泵的內泄漏大(高,低壓腔相通)引起泵的流量和壓力突變,產生振動和噪聲。
解決方法有:
1)檢查齒輪泵滑動軸承與齒輪軸頸的配合問隙是否正常,否則換。
2)檢查軸套(或側板)和齒輪配合表面是否有損傷,如果發現異常,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研磨齒輪的側面,軸套端面和殼體端面或換零部件.以相當佳間隙0.12—0.18mm,減少齒輪泵的內泄漏,降低噪聲。
三、齒形誤差產生噪聲
如齒輪表面粗糙度差,齒形誤差大,齒形變形等原因,都會造成齒輪嚙合不均勻,引起噪聲,通常采取的方法是:
1)對于排量大并承受高負載的齒輪泵,為了提高輪齒的齒形精度,通常采用磨齒工藝,既可以修正齒輪熱處理變形造成的齒形誤差,又可以提高齒面的粗糙度,滿足嚙合精度的要求,降低噪音。
2)對于中小排量齒輪油泵,若不采用磨齒工藝,在不改變齒形的前提下,通過提高齒輪刀具和加工設備的精度,減少齒形誤差,可以降低齒輪泵的噪聲;也可以在齒形精度的同時,通過改變輪齒齒形的方法,獲得低噪聲的良好效果。
齒輪泵振動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在齒輪泵的出油口處加裝蓄能器和消音器以達到降低噪聲的效果,齒輪泵的轉速過高,會產生諧振,當泵的基本頻率及其諧振頻率和機械的或液壓的自然頻率一致時,噪聲便增加,若油液選擇不當,粘度過大,液壓泵吸油阻力增加,產生噪聲,泵內流道截面突然擴大和收縮,通道截面過小等會導致油液出現紊流,漩渦及噴流,使噪聲加大,其他如軸承裝配不當,損傷泵軸與配套設備安裝時同軸度超差等也會使噪音加大,應及時檢查,時換。